香书小说

最新地址不迷路:www.xbiqugu.com
香书小说 > 汉世祖 > 第2201章 仁宗篇18 三年政乱

第2201章 仁宗篇18 三年政乱

天下乌鸦一般黑,你敢揭我短,我便敢掀你老底,凭借手中掌握的实权,来自“相党”的反击,也显然要更犀利些。

而这种相互揭短的作为,显然不可能有助于问题的解决,相反,这是在激化矛盾,最终的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当执政的权贵们陷入内耗时,朝廷的局势也随之动荡难安。

建隆后期,因为嗣续之争,朝中也爆发过一场大规模政争,此一回,与当年相比,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还是统治阶级内部因权力利益而展开的博弈。

只不过,上一回,有世宗皇帝镇压,局面再乱,也有个底,负面影响是能够得到控制的。但是当今皇帝,不是世宗,而是刘维箴。

在相党与倒王派之间不断斗法时,大汉皇帝在干什么呢?倒也不纯在看戏,面对纷至沓来、如山堆积的劾章,刘维箴既措手不及,而恼火异常。

对王士廪,进行了严厉申斥,说他无法团结臣僚,以致上下衔怨。对那些屡发争端的权贵,同样也没放过,几次下诏敦劝,希望诸公能够相忍为国

刘维箴的一系列表态,倒也不是没有作用,但只是扬汤止沸罢了,对问题的根本,始终没有触及。皇帝态度暧昧,自然给了王士廪继续专权的机会。

当然,在刘维箴那里,王士廪可也是费了大心思的,除了一贯以来的贴心侍奉,也跟王士廪的一则进言有关:尚书令职,乃陛下所授,今陛下无意更免,而群臣亟欲黜落,居心何在?今日能群起而攻臣,他日若联合以逼陛下,陛下如何当之?

王士廪的言论,自然有偷换概念、转移矛盾之嫌,但对刘维箴却十分有效,这不是个自信的皇帝,习惯了众正盈朝的太平日子,面对混乱政局,汹涌舆情,处置实在乏术。

因而,让王士廪替大抵挡来自外朝的纷扰与风雨,似乎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虽然这些混乱因王士廪而发。当然,影响刘维箴态度的,还有内侍行首蔡诀,至少外廷权贵相互牵制时,他们这些在内廷伺候的,处境可就宽松多了。

这场围绕着相权展开的党争,持续了足足三年之久,由于皇帝刘维箴的态度,王士廪始终占据着优势。在这个过程中,他进行过相当的妥协,以寻求合作,但做得更多的,是以各种手段,对政敌进行打压。

曾公亮、富弼、赵尚范(赵匡赞之后)等重臣,逐一被排挤出中枢。如欧阳修者,更是流贬地方,虽然并不是太看得上这些清流,但他们在士林中的名望太高,手里的笔杆子,还是很厉害的。

王士廪在秉政后期的表现,很符合权相乃至奸相的特征,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大反派。他的权谋,尽用在安抚皇帝,打压政敌,巩固地位上,为一己之私欲,致朝政陷入昏乱,以致政务紊乱,士心躁动,人浮于事。

虽然对朝局的震荡,皇帝刘维箴要负很大责任,但最终一锤定音,把王士廪赶下台去的,还是刘维箴。皇帝在帝国体制内的权威,可远未被消磨干净,它始终存在,只看坐朝者愿不愿意去行使罢了。

王士廪几乎在火山口坐了三年多,并且从各方面,牢牢地压制着屁股下的汹涌。然而,在长期的对抗中,他也难免失策,乃至失智。

而他最大的过失,就在于,在长时间的执政生涯中,他逐渐忽视了,自己的权力与地位究竟来源于何人。

正统二十四年(1065)正月,春寒料峭,时年48岁的皇帝刘维箴在宠幸一名宫娥的过程中,由于过度兴奋,以致昏厥,消息传开后,朝野震荡,暗流涌动.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xbiqug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