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情节需要,在后面篇章故事将会带领大家“游览”一下中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特此,余将整理出来的相关资料事前奉稿,以供偏好此类的读者参阅。至于小说情节中,若与之偏差的事件,则为戏化需要,资深读者朋友大可不必深究。
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塔里木盆地中心,南北宽约4oo公里,东西长约1ooo公里,面积33.76万平方公里,仅次于撒哈拉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维吾尔语意“进去出不来”,又称“死亡之海”。
塔克拉玛干沙漠,系暖温带干旱沙漠,酷暑最高温度达67.2c,昼夜温差达40c以上;平均年降水不超过100毫米,最底只有四五毫米;而平均蒸发量高达 2500-3400毫米。全年有三分之一是风沙日,大风风速每秒达300米。由于整个沙漠受西北和南北两个盛行风向的交叉影响,风沙活动十分频繁而剧烈,流动沙丘占80%以上。据测算底矮的沙丘每年可移动约20米,近一千年来,整个沙漠向南伸延了约100公里。丝路古道南道的精绝、小宛、戎卢、圩弥、渠乐、楼兰等古代城镇和许多村落都被流沙所湮没。由于地处欧亚大陆的中心,四面为高山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充满了奇幻和神秘的色彩。变幻多样的沙漠形态,丰富而抗监碱风沙的沙生植物植被,蒸发量高于降水量的干旱气候,以及尚存于沙漠中的湖泊,穿越沙海的绿洲,潜入沙漠的河流,生存于沙漠中的野生动物和飞禽昆虫等;特别是被深埋于沙海中的丝路遗址、远古村落、地下石油及多种金属矿藏都被笼罩在神奇的迷雾之中,有待于人们去探寻。
与拥有巨大生命力的胡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一个个曾经喧嚣一时的名字,随着时光的流逝悄然消失,留在了厚厚的古籍或者后人无限的想象之中。玛札塔格山就是其中之一。
玛札塔格在维吾尔语中指坟山的意思,因山上有坟墓而得名。唐代文献中的神山就指此山,《宋史·于田态》称此山为“通圣山”玛札塔格山由红、白二山组成。在落日的余辉中,两座山峰如同两位披挂盔甲、长须飞翘的武士,头对着头,静静地仰卧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庄重而又安详。
玛札塔格山头耸立着汉代古堡和烽燧,这里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军事要塞和驿站。由于干燥少雨,历丝1千年仍然巍然屹立。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里,曾经繁盛一时的西域36国,以及联结丝绸之路的城镇、戌堡、佛寺、驿站,象一滴滴水珠,散落并渗透到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古代文明消失了,无数个活生生的历史变成谜底藏匿在沙漠里。生活在沙漠南缘的维吾尔人说它是过去的家园或者消失的家园。
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四周的昆仑山、帕米尔高原和天山山脉上,都有大量的冰川。每年夏季来临,山上的冰雪融化,汇入千万道沟壑,形成一条条河流,流进盆地的低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就连浩浩荡荡的塔里木河这样的大河,也把所有河水都留给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自己最终消失在漫漫黄沙之中,成为中国最长的内陆河。千山百川的水都流进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在大漠的下面汇聚,形成了一个浩瀚深邃的地下海洋。
据现在探测到的数据,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下面,水的总量超过8万亿吨,大部分地区地下水位线不超过10米。如果把沙子与地下水对换一下,让水到沙子上面来,那就是一个深24米、方圆32.7万平方公里的淡水海洋,足以使2个山东省或3个江苏省或54个上海市或18个北京市变成水族馆。
小说中提及的某些地名、词汇另释:
1、于田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距首府1300公里,距和田180公里,全县总面积4.032万平方公里,辖13个乡、2个镇、3场、1个老城区办事处,175个行政村。总人口21万人,其中维吾尔族20万人,占总人口的98.3%,汉族人口3562人,占1.68%,其他还有回、哈、柯、满等民族。农业人口18.4万余人,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县境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昆仑山,北部为塔克拉玛干沙漠。克里雅河从昆仑山麓流出,自南向北流贯县境。气候干旱少雨、温差大。农作物有大麦、小麦、玉米、、水稻、胡麻、油菜,果品有葡萄、西瓜、石榴、杏等。畜产以羊为主。工业有农机、电力、煤炭、印刷、轧、畜产品加工、玉石加工、手工编织等。
于田县历史古老,西汉时期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扜弥国,是丝绸之路南道入口和佛教初传之地,也是兵力最盛的绿洲古国,东汉时已经衰落,后来被于阗国所并,其后它的历史一直是个谜。明代称克列牙,清代称克里雅。和阗六城之一。《西域图志》作克勒底雅:“在齐尔拉东二百里,西距额里齐城四百三十里,有城垣居,六城之一。东傍克勒底雅郭勒。”据《回疆志》载,克里雅城周约二里九分余,东西南北各有一门。西汉为扌于弥国地,隶西域都护府。两汉后属于阗。《唐书西域传》:“于阗东三百里有建德力河胡杨林blog,河之东有汗弥居建德力城,亦曰拘弥城即宁弥故城。”宁弥、拘弥、汗弥即《汉书西域传》之扌于弥:“扌于弥国,王治扌于弥城。”建德力河即克里雅河。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置四品阿奇木伯克,隶和阗办事大臣。光绪八年(1882年)置于阗县,县治初设在喀拉喀什。克里雅为驿站,称凯扬驿。光绪十一年(1885年)县治迁至克里雅,即今木尕拉镇所在地,隶和阗直隶州。 1920年隶和阗道。1950年属和阗专区。1959年县名简写为于田。1977年属和田地区。
于田县旅游业极具发展优势,境内有喀拉敦遗址、乌依勒克遗址、加卖清真寺、喀孜纳克古庙、原始胡杨林等景点。地处沙漠深处的达里雅布依乡万亩原生态胡杨林,雄伟壮观,古朴秀美,每年吸引着国内外众多游客参观、探险。据考证,道学家派创始人老子曾在达里雅布依闭门修学3年,现已引起日本、东南亚等国考古专家的高度重视。
2、克里雅河维吾尔语即“漂移不定”的意思,该河位于于田县境内,起源于喀喇昆仑山脉海拔6920米高度的5y636号冰峰和远古冰川,河水主要由雪水融汇而成,经常因季节性洪水改道而得名。克里雅河全长约340公里,聚水面积7358千平方公里,年正常水流量7亿100万立方米。克里雅河水资源较丰富,河流上游是丰盛,美丽的牧场,中游是富饶的绿洲,下游是塔克拉玛干腹地,是对固定沙漠具有巨大意义。河床有着丰富的黄金资源。是于田县境内最大河流。从于田县北流约200公里后消逝在浩瀚沙漠之中。克里雅河两岸生长有大面积的胡杨、红柳和芦苇等荒漠植被,形成了一条东西宽 9-15公里,南北长340公里的绿色长廊,河尾处3.2万平方公里的绿色三角洲就是达里雅布依绿洲,这是世界上罕见的绿色长廊和沙漠绿洲,共有胡杨林、红柳林约57.5万亩。这里气候干燥,风沙频繁,年均降水量14毫米,蒸发量3000毫米。克里雅河流域除了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资源胡杨林网站,还有着美妙奇特的自然景观:一条条蜿蜒起伏的沙梁,一座座比肩而立的新月型、鱼鳞型、金字塔型等千姿百态的沙丘;高低不等的红柳沙包,似群山漫舞;早晨,红日穿透沙雾,金光四射,朝霞满天;克里雅河象一条玉带环绕着达里雅布依绿色长廊,蜿蜒曲折,河道两岸茂密的胡杨林,树型奇异,沧桑古朴。区域内有野骆驼,野猪、以及马鹿、额喉羚、塔里木兔、沙鼠、蜥蜴野生动物,鸟类有啄木鸟、大杜鹃、百灵、喜鹊等。
这条经于田县向北流进塔克拉玛干沙漠二百多公里的河流,不仅养育了位于沙漠深处的一片绿洲和生活在这里与世隔绝的克里雅人,而且孕育了独特的克里雅文化。克里雅河下游曾有的古老文明是从1896年开始被发现的。在古老的克里雅老河床附近,瑞典人斯文赫定在当年发现了丹丹乌里克和喀拉墩两处遗址。自1993年以来,中法联合考古队于1994、1996、2001、2005年前后5次进行沙漠田野考察,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说:“我们最大的成功就是1994年发现的园沙古城遗址以及今年在园沙古城以北取得的新发现,这次的新发现采集了一批包括陶、石、玉、铁、铜、琉璃器等在内的遗物。” “沿着克里雅河北上,重要的遗址依次有唐代的丹丹乌里克、汉晋时期的喀拉墩、西汉时期的园沙古城,以及目前发现的时代可能更早的新遗址,越深入沙漠,遗址的年代越为久远,深藏的历史也更为古老。”伊弟利斯这样概括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克里雅河书写的古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