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天还未亮,一辆青布马车便出了莫国昭阳城的南门,朝着城外的孤山方向去了。
车夫是个很壮实的中年人,帽檐拉得极低,赶车的时候也不扬鞭子或者呵斥,但,那拉车的马却依旧跑得很快,很稳,就像是一阵风,所过之处,扬起一阵沙尘,待沙尘落下,已是连踪影都没了。
若是心细眼尖的人,定然会发现,那车夫的左手虎口和右手除了拇指以外的四个手指的第二关节,都有一块儿厚厚的茧子,右臂比左臂要略粗,这是常使弓箭的人才会留下的特征,还有那拉车的马,虽然是毛色斑杂,看起来脏兮兮的,却是腿长背高,实打实能日行千里的良驹。
谁也不会想到,坐在这么一个不起眼的马车里面的人,会是莫国当今的宰相,那在坊间传闻里,让诸多书生学子膜拜敬仰,百姓交口称赞的一代名相,两朝元老,纳兰段。
纳兰段犹记得,四十年前,他入京科考的时候,那个在城外破道观里的老道跟他说的话,金秋放榜,状元及第,在朝五十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膝下两子一女,女可为母仪天下,亦可为孽,以他想来,将来,他的女儿,定然是会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的,为孽一说,断不可能。
说归说,想归想,可眼瞧着,今年他已经六十岁了,除了他三十岁时,自老家接来的结发妻子给他生了一个儿子之外……他府上的四个女人,就没人再生过一个孩子,他也曾腆着老脸,找了御医来给他号脉,可,太医院里所有的太医都给他瞧过了,就没有一个瞧出过什么不妥来的……
“之前所有的事情,天时道长都说准了,这件事,定然也不会错。”
纳兰段嘟囔了一句,轻叹了口气,低头继续看起了手里的一本给在朝官员升职和调职名册,也是机缘巧合,逢了莫国皇帝这两天身子不适,罢了早朝,不然,以他的身份,怎么可能得着清闲这么一清早儿就出门?
今年,已经是莫国大旱的第三个年头了,若非纳兰段早些年听了天时道长的话,力谏皇帝兴修水利,现在的莫国百姓,怕是少说也得饿死一大半儿,他很感激天时道长,几次提出要举荐天时道长给皇帝,可天时道长执拗的很,坚持不肯离开道观,后来,他没了办法,便提出,要出钱来修缮道观,不想,天时道长依旧是不肯答应。
不过,说来也是奇怪,四十年前,他进京赶考的时候,天时道长住的那道观就是破破烂烂的,这四十年都过去了,那道观,还是跟以前一样,没有半点儿的变化,连屋檐上的草,都没多长过一根,依旧,是他进京赶考时的十七根……
马车行到山前,纳兰段就下了马车,出于对天时道长的尊重,每回来,他都是只让马车行到山脚,自己步行上山,赶车的中年男子熟练的栓好了马之后,便快步跟上他,伸手扶了他的手臂,跟他一同沿着青石铺得路往上走。
“爹爹,明年再来,就乘车上山罢,你也年过甲了。”
中年男子抬头看了看还有很长的山路,低声跟纳兰段说了这么一句,自还不会走路开始,他就开始跟着纳兰段走这段山路,那时,是纳兰段背着他,腿脚利索,长长的一条山路,一炷香不用就到了头,转眼二十几年过去了,纳兰段的身子也是已经一年不如一年,同样的一条山路,去年,走了整整一个时辰,今年……怕是要用更长的时间了罢……
“做人,不可忘恩,籍儿。”
纳兰段深深的吸了一口气,伸手,拍了拍纳兰籍的手臂,意味深长的说道,“道长对我有恩,对莫国有恩,却是什么都不肯要,这般的步行上山,也算是我,聊表对他的敬意和谢意……只要我还能动,就是爬,我也要自己爬到山顶上去!等我不能动了,籍儿,你要像当年爹爹背着你那样,背爹爹上山去,知道么?”
“好。”
纳兰籍微微一愣,继而,坚定的点了点头,手臂使力,帮纳兰段更多的负担起一些身体的重量来,陪着他,继续爬山。
诗词说的好,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始盛开。
沿着青石路上到山顶,一阵桃香气,便扑鼻而来,两人合抱的桃树下,一抹青衣,三盏清茶,八分满的红泥杯子里,涟漪尚未褪尽,想来,该是刚斟满了不久。
“隔世之人落地之时,便是甘霖普降之日,丞相休急,机缘到了,该来的,自然就来了。”
不及纳兰段问,老道士便笑着把他想知道的事情说了出来,伸手做了个“请”的姿势,示意他们两人坐,“那隔世之人尚有牵挂,所以,才久久不肯来此做你的女儿,你且耐心的等上一等,待来年三月的最后一天,那孩子,便该不哭不闹的落地了。”
……